最近讀了一本書,提及了pair trade會有結構關係改變的風險。
1996年到1997年,Charles Schwab(SCHW)與Merrill Lynch (MER)之間的股價是相關的,呈現類似走勢。但1998年到2001年,SCHW變得更波動,市場開始視之為online broker,波動性更似Ameritrade及Etrade。
科網股泡沫爆破後,SCHW又再次回復到之前與MER的走勢。直到2007年,由於銀行及信用危機,再次出現分歧。
最近讀了一本書,提及了pair trade會有結構關係改變的風險。
1996年到1997年,Charles Schwab(SCHW)與Merrill Lynch (MER)之間的股價是相關的,呈現類似走勢。但1998年到2001年,SCHW變得更波動,市場開始視之為online broker,波動性更似Ameritrade及Etrade。
科網股泡沫爆破後,SCHW又再次回復到之前與MER的走勢。直到2007年,由於銀行及信用危機,再次出現分歧。
第一轉差不多全軍覆沒,但更多是market timing,美股很快回升。第二轉保留MARA,但走勢不如選同板塊的COIN,是35.87%與61.72%的分別,持股心態也會更輕鬆,而不是升一浸又被沽下去。
VFS有驚喜,8月開始留意。如果要發動,多數選大盤調整時。
繼續輕倉,選股命中率及執行上都未到位。
一直認為市場的rules、mechanics都隱藏了巨額的利潤。
最近見到的例子是HFT有一套策略是建基於大戶發出的iceberg order,hidden part的order ID會在行情發出來,回來後再改,但交易所refresh新的量的時間卻是固定的。
透過不同渠道,我發現不少人是找到一些套利機會,極短時間完成第一桶金的積累。情況猶如玩江湖遊戲,新手因緣際會獲得千年靈蛇的膽而內力大增,走少了很多年的路。
我自己的例子是約在千萬港元的級數,Market Wizard中的Jeffrey Neumann找到後是一年內2500美元打到100萬美元。之前幣圈交易所套利那位仁兄則是兩年做到過千萬人民幣。
這類機會有時間窗口,一旦被其他人發現,利潤會迅速壓縮及消失,又或bug被修正。所以要低調,盡快最大化利潤。
但到最後還是要靠自己,才能再上一層樓。世上中了彩票,幾年後打回原形的並不少數。
盤前盤後才做決定,盤中只執行。次次臨時起意的都錯到離譜。
踢走隻垃圾SOFI,買入後一天就後悔。換入其他垃圾JOBY、UPST及AI。
MARA及SOFI兩筆獲利US$77.31,給了我今年茶餐廳加$3轉凍飲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