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2024-6-28) note

細分市場空間有限,一間企業在狹小市場建立了強勢地位,猶如佛龕,一尊佛佔據了絕大部份空間,即是niche market。(niche就是龕的意思。)


(2024-6-28) note

Land and expand,過去的科網軟件巨頭都是循這戰略前進。

先在單一領域提升留客率與單客戶價值,早期首先圍繞核心產品和市場深耕,在細分領域市占率領先,逐漸跨出根據地尋找第二曲線。


(2024-6-28) note

投資成長股可以參考高德納會定期公佈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公司成立於1979年,一間全球著名的新興技術研究和分析公司。

幾乎所有的技術都要走過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穩步爬升復甦期、生產成熟期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判斷新興技術處於哪個發展階段,可以避免陷入概念炒作的陷阱。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2024-6-27) 高情商

想了大半天,什麼是現金流過剩,才明白是賺息蝕價,止損的高情商說法。有趣!

如果我每月現金流過剩,才不會花時間寫文收會員費。

我混了很久,就是學不會好好說話。



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2024-6-26) RIVN獲大眾注資

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Rivian Automotive (RIVN),將通過與大衆汽車達成新的合作伙伴關係,獲得現金注入。

兩家公司宣佈了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的計劃,大衆在Rivian的初始投資爲10億美元,將再投資40億美元。作爲交換,大衆將獲得這家初創公司的技術,用於自己的電動汽車,並與Rivian合作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和軟件。

消息公佈後,Rivian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飆升約50%。



(2024-6-26) Rules

為自己設定了一些trading rules,嚴格遵守:

1. 賺了錢就withdraw,輸家才會不斷存錢入金。

2. 輸了錢就withdraw,輸家才會不斷存錢入金。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2024-6-25) Band of Brothers

上尉 : What's your name, trooper?


士兵: I'm Blithe, sir. Albert Blithe.


上尉 : You know why you hid in that ditch, Blithe?


士兵 :  I was scared.


上尉 :  We're all scared. You hid in that ditch because you think there's still hope. But Blithe, the only hope you have is to accept the fact that you're already dead. And the sooner you accept that, the sooner you'll be able to function as a soldier's supposed to function. Without mercy, without compassion, without remorse. All war depends upon it.

(你唯一的希望就是接受你已經死了的事實。你越早接受這一點,你就能越早發揮士兵應有的作用。)




(2024-6-25) 柏能轉移上市地點

2月1263栢能集團最低$2.4,幾個月拉升一倍。

6月19日,栢能集團預計2021財年上半年利潤將大幅增長,正在考慮將上市地點轉移到新加坡;董事會謹此澄清,即使董事會決定進行建議撤銷上市,亦無意將公司私有化。




(2024-6-25) note

路透引述消息指,美國拜登政府正在調查中移動、中電信及聯通。股價没有受到太大影響。

簡單記錄內地電訊業過去發展:

2000到2008年,中國移動獨霸國內移動通信市場,營收和凈利潤CAGR達25%以上;

2008年後,三大運營商格局形成,在國內移動互聯網時代紅利退去、行業“價格戰”、政策要求“提速降費“等不利因素壓制下,2009—2021年,國內行動電話普及率雖翻倍有餘,凈利潤沒有變化,行業「增收不增利」; 

隨著5G紅利逐步釋放、行業競爭和發展趨於良性,2020年凈利潤重回正增長,在2021年、2022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的雙較快增長,增速分別在10%、8%左右。

行業有極高的經營壁壘,對合格經營者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其中4G經營牌照僅頒發給三大運營商,5G牌照頒發給了四家運營商(多了中國廣電)。運營商相互之間有一定競爭,但參與者有限;新拓展的創新業務須同互聯網巨頭競爭,但合作已越來越常態化。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2024-6-24) 美的置業重組

美的系擬進行重組計劃。美的置業公佈,擬將剝離房地產開發業務,改由不上市的美的建業(私人公司)持有,股東可選擇收取1股美的建業股份,或收取現金5.9港元,較上個交易日(21日)收市價溢價57.3%。

美的置業提醒,經港股通購買股份的股東,屬於無法收取私人公司股份的“非合資格股東”,而將收取現金替代。截至6月21日,共涉及6.6%股東。據通告披露,截至去年底,美的置業總資產爲2016億元人民幣,而計劃剝離的私人公司總資產便已達1971億元人民幣。美的置業期內,擬剝離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共有319個物業開發項目,土地儲備的總建築面積約2,650萬方米(約2.85億方尺),大多是住宅,分佈於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區、長江中游經濟區、京津冀經濟區和西南經濟區。

重組後,公司將經營保留業務包括︰物管、商業物業和產業園、房地產科技及建設項目管理業務。至於私人公司,股份將不會在聯交所或任何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



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

(2024-6-23) note

有一些升勢凌厲,但冷門的美股,即使是所謂炒美股的網誌或坊間的基金經理,我也少見有談及。Mueller Industries (MLI)是其中之一。

公司有三個主營業務:
第一個是管道系統,主要產品是銅管道,具體包括銅管道,銅線集,銅接頭,管道螺紋介面管,黃銅及塑膠水管閥門,可塑鐵螺紋介面和水龍頭,交聯聚乙烯管(比銅管更耐凍裂,成本低,靈活性高,易於安裝),及其他水管特殊產品。

第二個是工業金屬,主要是水管黃銅,閥門,接頭,汽車工業軍事HVAC和娛樂類的冷成型鋁和銅,主要銷售給OEMs。

第三個是環境部門,包括和冰箱相關的閥門,保護設施,黃銅介面,高壓件,加撚管(通過扭曲管道紋樣,增加熱傳導,減少壓力降,消除具有損壞性的震動),柔性管道(Flex Duct Systems),同軸熱交換器,賣給商業HVAC和冰箱市場裡的OEMs以及批發商(基本各占一半),廣泛應用於HVAC,地熱,冰箱,泳池熱泵,海軍,冰凍機器,商業煮水機等領域。

2B的業績,宏觀關鍵變數一個是新屋開工率,一個是商業地產開工率。毛利率從疫情前的16%一下躍升到27.12%。對下游議價能力很強,由於需求旺盛,供應鏈短缺,下游不得不接受更高的價格,公司成功把銅價上漲造成的COGS上漲37%轉嫁給了下游;公司還有一點經營槓桿。

兩年前自由現金流增加了運營資本,兩年間償還了4億多美金的債務,賬上是淨現金。穩健的選股。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2024-6-22) note

CAPM的模型是無風險利率加股票的風險溢價等於貼現率,美股近20年隱含的風險溢價約4.5-5.5%。


(2024-6-22) note

在充份競爭後,超額利潤消失,企業的ROIC逐漸回歸WACC。

基本分析的一個重點是判斷產業競爭的格局及自身護城河,能否保持超額利潤。

(2024-6-22) note

早年中國股市是嚴格的IPO審批制,殼股價值平均在9-18億元,支撐主要來自供求,而不是賬面淨值又或經營價值。

2017年後,註冊制改革,細價股、垃圾股的估值明顯下降,回歸。


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2024-6-21) note

Arm負責設計芯片的基本架構(ARM代表Acorn RISC Machine),它將其設計的許可證出售給高通(QCOM.US)和英偉達(NVDA.US)等公司,對它們的每筆銷售收取版稅。

通過ARM的整體解決方案CSS,ARM有可能將其版稅率在v9架構的基礎上提高一倍,達到8-10%。CSS是一套由ARM推出的預先打包好的處理器構建組件,這爲客戶(AP供應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因爲他們不必從頭開始構建所有東西。

2016年,軟銀集團以320億美元收購了Arm,將其從倫敦證券交易所退市。對於Arm IPO,軟銀的估值目標是600億美元至700億美元。

由於Arm的行業戰略重要性,以至於軟銀在2020年決定將Arm出售給英偉達時,引發了同行業其他公司對無法進入半導體業務的擔憂,並由於存在違反《反壟斷法》及其他法規的風險,最終這筆400億美元的交易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叫停。而軟銀的B plan就是讓Arm在美股上市。

願景基金將其在Arm的25%股份賣回給軟銀,以換取軟銀82億美元的資本承諾。公司的市值飆升,使軟銀90%的持股價值超過了整個軟銀集團。





(2024-6-21) 美股交易

凌晨,找了隻ARM沽空。

獲利US$256.7,持倉時間約10分鐘。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2024-6-19) note

 航運的主要玩家:

• 歐洲Maersk 馬士基 

• 地中海(MSC)

• 達飛(CMA-CGM)

• 台灣長榮

• 日本三井

• 德國赫伯羅特(Hapag-Lloyd)

• 韓國現代商船

• 中遠海控


亞歐航線是全球海運最賺錢的一條航線之一。

2020年也是全球航運業大年,歐洲遠洋巨頭馬士基漲了3倍,台灣的長榮和萬海漲了20多倍,陽明海運直接漲了46倍,而賣給中遠海控的東方海外(0316.HK)也上漲了5倍以上。中遠海控一口氣漲了10倍。

歐洲三巨頭馬士基、地中海和達飛在亞歐航線運力合起來佔比高達46.7%。2013年6月,組建“P3聯盟”被2014年被中國商務部依照反壟斷法否決。

達飛則收購了新加坡的東方海皇。

隨着中小公司逐漸退場,價格戰偃旗息鼓,全球航運逐漸形成了三大航運聯盟:頭部公司馬士基和地中海組成的“2M聯盟”,腰部公司中遠海控、達飛、長榮組成的“Ocean聯盟”,以及眾多臀部公司組成的鬆散聯盟。

2016年集運行業普遍虧損,或破產或被收購。

二戰之後,全球有95%的工業品通過遠洋集裝箱運輸,航運本身也成了全球經濟枯榮的風向標:經濟繁榮時,需求上升使得運力出現瓶頸,運價隨即上漲,航運公司藉機擴大份額。但當經濟開始衰退,大量新造船舶又成為過剩運力,供需關係倒轉,行業重新陷入低谷。“牛短熊長”,能讓航運公司日進斗金的時間,只有需求過剩導致運力出現瓶頸的那段短暫窗口期。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將這個窗口期放大了。疫情大概讓整個航運業賺了3000億美元。



(2024-6-19) note

北美目前泳池數量一共550萬個,每年增速大概是2%;

因為房屋落成後,才會去做園藝景觀,一般會滯後6個月;

E&C行業,客戶往往有較大的規模和很強的議價能力,行業內競爭激烈,項目本身則同質化與標準化程度高。

一個大的項目成本超支,可能就會讓公司直接由盈變虧。成本超支的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勞工短缺,分包商(Subcontractor)表現糟糕,天氣因素影響等。

如果一個公司的小項目占營收比例越高,二級承保(subcontracting,容易出現成本控制問題)占比越少,那麼公司的盈利能力會更加穩定,比如PWR(二級承辦占比20%,小項目占比90%),市場就會給比較高的估值。

(2024-6-19) 美股交易

買了MU、SMCI、TSM、ORCL,美股升勢集中在半導體,其他似乎開始乏力。

有隻SOUN,一度很看好,買了4000股,加一堆call option。跌穿$5後開始退出,減至650股,再減至300股。

CELH曾跌穿$56.5,輕倉能夠忍受足夠大的波幅,加至20股,已經反彈回$63.26。

PDD在$150.3止賺了700股,退出最後一隻中概股。本來有3隻,減走2隻,集中一隻。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2024-6-16) note

賭場的商業模式主要是中場博彩及VIP貴賓廳,酒店購物餐飲用來增加客戶粘性。

澳門的永利反銀河就是主要做高端,金沙更多是中場。(主要在轉碼/中場數比例上反映。)

VIP下注後,疊碼分去40%佣。中場營運成本高,但不用支付中介佣金,EBITDA利潤率反而更高。

2003年國內陸續在22個省市的49個城市實施“個人遊”政策之後,博彩稅收大幅增加。2014年,因為Anti-corruption,博彩收入大幅降低,而且對VIP業務的打擊尤其大。各大博彩公司紛紛轉型去做中場業務。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2024-6-15) note

在全球的民船市場,中國以價格優勢拿下了需求量較高的散貨船訂單,但是高附加值的大型LNG船、超大型油輪(VLCC)和超大型集裝箱船等船型,基本被韓國壟斷。現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為首的韓國船企拿下了全球大部分的LNG船訂單。

韓國三大船廠鋼板價格一直以來是與韓國鋼廠鎖定的,一般一年或更長時間根據市場變化調整一次。中國很多船廠號稱與鋼廠有長協價,其實本質是走市場價。很長時間以來,韓國船廠新船價格平均高中國船廠約5%左右,主要差別在人工勞動力成本上。

新船價格是漲了不少,但材料、設備和人工也漲了很多,匯率也不穩定,新船訂單,交船時是賺是虧很難預計。

造船這種長週期性行業,一個週期12-15年,有時可能更長,多數年份可能都是虧損、保本或微利的,少數年份會有可觀利潤甚至偶爾有暴利。上一輪景氣要數到2007年,有些船型訂單毛利達到50%的。

航運業跟船舶製造業週期劃不是一回事。週期性受兩方面影響,一個是市場新需求,一個是替換週期。

集運這一輪集中巨額造船訂單,對船廠、散運、油運和其它船型運輸都是利好。大量船臺被佔用,其它船型短期內難以拿到大量新船,對維持其細分航運領域持續景氣有利。另一方面,集運這一輪訂單抄了造船業的低,相當於低成本更新了集運船隊。


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2024-6-14) Transaction cost

没有細分正股及期權,單看交易金額,我自己計算的交易成本是港股平均交易一球,食我HK$4902,美股是HK$1035。

(買入賣出加總除2)


(2024-6-14) 美股交易

這段時間我在炒的美股:

  • MARA
  • COIN
  • ASPN
  • SOUN
  • PDD
  • ANF
  • FSLR
  • GME
  • DELL
  • HIMS


(2024-6-14) 港股交易

5月份高位追入不少港股,部份高位走到,但有不少是猶豫不決,拖了很久才決定減持。

清了10隻,都是買得很少,一手兩手。可惜不像美股可以一股股買,否則虧損更少。

實際幅度由2%到24%都有,但以投入本金計算,約11%。早十天賣,可以控制在5%。

原本計劃是如果上到2萬點就再推,既然上不到就縮減。

(2024-6-14) note

從初始發現到藥物上市,通常有一個長達10-12年的週期。一支新藥的研發,平均成本高達9億美金,60%成本在臨床三期。如果加上臨床前的研究成本,總成本高達15億美金。

專利的時長一般為20年,但新藥在市場上享受“壟斷”的時間遠沒有那麼長。由於擔心被競爭對手複製,一支新藥一般剛被發現,就申請了專利。因此即便上市,這支新藥享受專利保護的時間,一般在8-10年之間。一旦過了專利保護期,3-5支仿製藥通常已準備攫取市場份額。

禮來醫藥的著名藥物氟西汀專利保護到期後,在兩個季度之內,營收從5.75億美金/季度下跌到了9600萬美金/季度。

藥企的護城河通常來自三個不同的方向,即專利保護,規模經濟,和強大的行銷網路。一家大藥企的研發團隊人數輕易可以破萬。

疫苗因為製造工藝複雜,擴大生產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售價較低,受FDA和EMA(歐洲藥品管理局)的管控更加全面而複雜,因此進入壁壘更高,競爭也相對緩和。

CRO公司的成長性取決於大醫藥公司的科研投入,以及CRO外包的滲透速度。行業一直在經歷整合的階段,小的CRO公司不斷被打出局。由於碎片化程度仍然很高,競爭較為激烈,大藥企往往和多個CRO合作(2-4個)。臨床速度越快,每節約出來的一天,都相當於專利期內可以多賺錢的一天,讓有保障的CRO公司來經手這件事,是最為重要的。

新冠之後,下一代分散式測試(next-gen decentralized trials)變得更加盛行,而且現在越來越多是孤兒病的研發投入,這些更需要找到病患,組織病患,進行測試,資料搜集,合規報告等全球化大規模部署的能力,頭部聚集效應明顯。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2024-6-13) note

快遞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足夠大的人口基數和特定區域內超高的人口密度,如中國的江浙滬和珠三角。

內地主要是三通一達、順豐、京東物流。過去快遞與電商業務的快速崛起,落後的線下分銷又促進電商發展,超高的人口密度和低人工成本保障了快遞公司擴張速度,而高效廉價的快遞又提升電商體驗,形成自我加強的回饋鏈。疫情更是加快了這種協同效應。

社會物流費用占GDP的比率,數字在美國是8%,在日本是8.7%,在中國高達14.6%。

效率優化,科技進步造成的成本下降,但没有轉變成利潤,包裹價格下降的速度更快。

順豐的飛機和海外巨頭比還是不多的。順豐自有61架貨機,其他是租賃的。亞馬遜有88架,UPS和FedEx都是600-700架之間。

倉儲網路順豐自有的總共是278萬平方米,而京東物流的自營倉儲有2100萬平方米,這就是倉配模式和直達模式的不同。

三通一達基本上被阿里巴巴控制了,菜鳥網路一方面控制快遞的流量入口,一方面建立全國分倉網路並利用大資料做倉配模式匹配京東物流的時效性,電商件的主動權被菜鳥控制。

物流可以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直達模式,如順豐和通達;第二類是倉配模式,如京東物流;第三類是同城配送,美團、美國的Doordash都是這個模式。

中國物流目前規模約15萬億,預期年增速5.3%,到2025年增長到19.3萬億。



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2024-6-12) note

最近在炒一隻FSLR,簡單記錄一些基本面。

整個板塊都在高位跌去八九成,没有出現反彈。但FSLR反而不斷創新高。

FSLR的歷史悠久,早在25年前就在紐約州卡特羅格斯縣的一個鎮上,開始運營其製造工廠。

FSLR股價持續上漲,背後是美國政府的巨額補貼。2022年8月,美國政府通過《通脹削減法案》(IRA),計畫在10年內發放7370億美元補貼,其中3690億美元用於應對氣候變化和提升能源安全,核心便是光伏等新能源產業。

除了一間Qcells,獲利最大就是FSLR,23年稅收抵免至少獲益7億美元。今年一季度的財報來看,FSLR一季度實現淨利潤2.37億美元,其中政府補貼2.81億美元,扣除政府補貼後,FSLR今年一季度淨虧損4400萬美元

光伏發電技術路線主要包括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但現在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份額下降到5%左右。雖然FSLR佔據了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多數市場份額,其薄膜電池技術則為碲化鎘(CdTe),但在2023年組件出貨量也僅排在全球第十位。市場普遍認為薄膜元件成本高於晶矽。

光伏行業是典型的規模化生產成本越低的行業,每增加一倍的產量,成本就會下降約44%。 對於那些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北美和歐洲來說,光伏缺乏優勢。

現在投行吹奏的是人工智能(AI)驅動的電力需求增長,FSLR將會受惠。


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2024-6-11) 美股交易

CELH跌得比我想像中快,在250天均線接多一注。

買得很慢,兩注加在一起只有12股。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2024-6-10) note

  • 白銀在1979年因為Hunt Brothers囤積,挾上$50美元/ounce。後來大跌至$5,磨了幾十年,才在2011年後再衝上$46.47。

  • 全球供給主要來自墨西哥、秘魯及中國,每年約2.6萬噸。真正從白銀礦裡出來的,只有28%,其他都是從銅礦,鉛鋅礦,和金礦中伴生產出的。

  • 白銀一半的需求來自於工業生產(相對應的,黃金僅有8%的需求來自於工業),一半的需求來自於珠寶裝飾和通貨。

  • 因為擔心被金融機構提前交易,真正對白銀有需求的製造商和珠寶商都不披露他們的白銀交易,其白銀採購模式也非常隱秘。因此做嚴格的供需平衡分析並不容易。

  • 一個常用的衡量金價和銀價相對關係的比例,即金銀價格比,可以為衡量銀價提供一個支撐。長期約60倍。

  • 流動性相對比較小,銀價的波動率通常比金價更大。看SLV fund flows,有大部份資金是在2020年湧入。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2024-6-8) note

  • 美國有三大便利店,第一是7/11,第二是Circle K,第三是Casey' General Stores。

  • 在美國,大概有13-15萬個加油站便利店,但6-7萬個都是mom-and-pop類小店,高度碎片化。

  • 加油大概有30-35分/加侖的利潤,食品和百貨的毛利率在30-35%之間,而新鮮熟食的毛利率高達60%+,利潤率最高的是意料之外的冰塊。

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2024-6-7) note

  • REITs如果有股息重置,是變相減股息,賣出訊號。

  • 通訊設備雖然在科技板塊,但其實和基建非常類似,發展期可以迅速的創造價值,一旦覆蓋率達到一定程度增長就消失,僅剩維護性收入,因此很難找到十倍百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