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2024-6-19) note

 航運的主要玩家:

• 歐洲Maersk 馬士基 

• 地中海(MSC)

• 達飛(CMA-CGM)

• 台灣長榮

• 日本三井

• 德國赫伯羅特(Hapag-Lloyd)

• 韓國現代商船

• 中遠海控


亞歐航線是全球海運最賺錢的一條航線之一。

2020年也是全球航運業大年,歐洲遠洋巨頭馬士基漲了3倍,台灣的長榮和萬海漲了20多倍,陽明海運直接漲了46倍,而賣給中遠海控的東方海外(0316.HK)也上漲了5倍以上。中遠海控一口氣漲了10倍。

歐洲三巨頭馬士基、地中海和達飛在亞歐航線運力合起來佔比高達46.7%。2013年6月,組建“P3聯盟”被2014年被中國商務部依照反壟斷法否決。

達飛則收購了新加坡的東方海皇。

隨着中小公司逐漸退場,價格戰偃旗息鼓,全球航運逐漸形成了三大航運聯盟:頭部公司馬士基和地中海組成的“2M聯盟”,腰部公司中遠海控、達飛、長榮組成的“Ocean聯盟”,以及眾多臀部公司組成的鬆散聯盟。

2016年集運行業普遍虧損,或破產或被收購。

二戰之後,全球有95%的工業品通過遠洋集裝箱運輸,航運本身也成了全球經濟枯榮的風向標:經濟繁榮時,需求上升使得運力出現瓶頸,運價隨即上漲,航運公司藉機擴大份額。但當經濟開始衰退,大量新造船舶又成為過剩運力,供需關係倒轉,行業重新陷入低谷。“牛短熊長”,能讓航運公司日進斗金的時間,只有需求過剩導致運力出現瓶頸的那段短暫窗口期。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將這個窗口期放大了。疫情大概讓整個航運業賺了3000億美元。